【影片】黑白老照片裡的古人永遠擺臭臉,為什麼?

【影片】黑白老照片裡的古人永遠擺臭臉,為什麼?
Photo Credit: Vox截圖
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
你有發現嗎?黑白老照片裡的古人幾乎個個擺臭臉,就連19世紀的婚紗照,新人的表情也活像在參加喪禮。為什麼?

編按:

「西瓜甜不甜?」已經是拍照搞笑老梗,但你有發現嗎?黑白老照片裡的古人幾乎個個擺臭臉,就連19世紀的婚紗照,新人的表情也活像在參加喪禮。為什麼?Vox的影片從攝影科技和大眾心態切入,一探「肖像攝影」的流變。

最最簡單的解釋是:古早的相機太不好用了。相較於擁有千分之一秒快門的現代相機,19世紀拍一張相片需要10至15分鐘才能成像,但入鏡者能定住姿勢10分鐘就很厲害了,當然不可能一直保持笑容,只好用最省力的「無表情」面對鏡頭。

0315-1

除了技術限制,「臭臉現象」也有深層文化因素:照相機還沒問世之前,「肖像」只能請畫家一筆一筆描繪,是貴族專屬奢侈品,更是一種「影像自傳」,影響自己在後人心中的形象。他們擔心微笑的表情顯得太輕浮了,因此往往一臉莊重,這種「畫肖像不得大意」的心態,一直延續到相機時代。

0315-2

19世紀相機發明後,美國幽默大師-馬克吐溫就曾經寫下:「我認為照片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紀錄,最糟糕的事情莫過於永遠留下愚蠢的微笑。」。

0315-3

19世紀到20世紀中,甚至一度流行過「喪葬攝影(Post-mortem photography)」風潮:替剛過世的死者穿上日常衣服,擺成正常姿勢拍照。這種死後才拍的「遺照」,也反映出當時人們對照相的想法。

0315-4

不過,隨著攝影技術進步,照片的意義從「留下偉大的自傳」變成「捕捉珍貴的瞬間」。照片脫離了人像畫,自成一套美學,照片裡的人們也就越笑越開了!

0315-5

所以別以為古人總是心情不好,其實他們只是很「重視」拍照的機會罷了。反過來,也有人省思:為什麼現代人拍照一定要笑?難道這不是一種失真嗎?

實習編輯:林書宇
核稿編輯:李漢威

別忘了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唷!
關鍵評論影音粉絲團開團囉!更多優質影音好內容,趕快按讚加入!